月光札记
夜深了,月光如洗。在关了灯的屋子里,点上一只蜡烛,静静地看它燃烧,在这温馨柔和的烛光中,看到许多往事和透明的忧伤。
记忆的门总是关不住的,在黑暗所照亮的一间屋子里,时间坐在你心上,世界也在你心上变幻。这时你可以什么都不想,让心情放松,摘下白天戴得太累的面具。因为生活使人有了一层面具,不惜把自己滚烫的情感包扎起来。若出门的时,就用面具化妆;每晚下班回家,就把那门外通行的面具表情,统统地挂在门后衣架上。此时放松的你,或静下心来,闭目养神或静思,或静静聆听大自然玄妙的天籁或私语,就像当初我们在胎盘里聆听父母呢喃的絮语,完全溶入羊水一般的氛围里。有人说“在黑暗中思索,人会亮起来,”“黑夜给了我们黑色的眼睛,我们却用它寻找光明。”意大利的现代画家基里科说:“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闭着眼睛看到的世界。”这时你该明白如何聆听。中国古代哲人说,芭蕉叶上无愁雨,只是听时人断肠。聆听,需要心境;聆听,使人灵魂升华。在聆听中我们原以为是在学习生活,其实是在学习怎样的死亡。
这皎洁月光融在温馨浪漫且祥和的烛光中,我独守一束静谧的烛光,看它频频向上出击的绣红拳头;或面对一纸空白,放飞自己的情愫,亦或在这孤灯独坐的夜里,固然没有那么纤尘素念,偶尔从胃的饮渴中抢出自己所钟爱的书籍,翻阅前人的思想。在翻阅中找到自己,发现自己,在别人的倾诉中完成自己的倾诉,令长夜亦春花烂漫。
今晚又可以坐于窗前,泡一杯酽酽的红茶,将白天晒干的心事,捏一撮,放进茶杯中泡开品茗,间歇味品那馥郁的香茗,慢慢地会被那些有灵性的月色和茗香潜移默化了。
这时什么都不想固然令人惬意,想些事同样使自己欢愉。在这自我的世界里,在自己的灯光下,在自己的桌前或窗前,在自己的心情中,什么都可以想,什么都可以不想,自己也便是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自由人了。
月夜,催发了我的翩翩思绪。
望月--望萨特的月亮,望苏东坡的月亮,望李白的月亮,望张若虚的月亮。
少年时代的萨特,形影孤单,没有伙伴。静夜里,他习惯独对月亮,彼此无语,但冥冥之中分明与月在喃喃低语、在倾诉、在交流自己的全部感情。《午夜的月亮》是他对月亮的独特的爱。
“真漂亮!”
“什么?”
“月亮。”
“月亮,这有什么漂亮的!天天看得见。”
“说它漂亮,因为它圆。”
“……水在流,可月亮不动。”
这是萨特在戏剧《涅克拉索夫》中通过一对月光下的流浪者的对话来赞美月亮的。
苏东坡无言。海南的明月无言,黄州的冷月无言。在一片如水的静穆中,他远离纷拢,不再忧谗畏讥,他便从心底涌出一股人类最美好的情感: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
李白无望。“花间一壶酒,独酌无相亲,举杯邀明月,对影成三人。”他把整个月亮都装在酒壶里,便拥有了一片宁静的天地,他需要宁静。颇不宁静的他思念如水,在月光河中潺潺流过,盈过唐时金樽,床前的月光至今醉人。
张若虚的月夜。“春江潮水连海平,海上明月共潮生。滟滟随波千万里,何处春江无明月……”这首凄美的《春江花月夜》诗千百年来感动了一代又一代。它是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浓淡相宜、朴实而又清新的中国山水画。
杜甫的“月是故乡明”。故乡是月,乡情汩汩。
“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时。”两地相思,透过当空悬月,互相传递,给一份思念一份慰藉。把心捧在月光下,让赤诚、爱情在清辉里洗涤而变得更加纯净。
“明月出关山,茫茫云海间,长风几万里,吹度玉门关。”月与长风,也是守卫边关的勇士。
有时,高处不胜寒,月极孤独。“明月几时有,把酒问青天。不知天上宫阙,今夕是何年。”
呵,灵光抛洒的月光,以不同凡响的诗行,在迷离静美的氛围中,写下人生的情愫。你好像站在一部老庄哲学里,站在古代文人墨客华章锦句里。你所有的语言都被无边的月色没收干净,灵魂成为一片处女地。
月儿,是曾照过文君的那弯月吗?是姓苏的月亮吗?你的名字就是一首诗,望之不足,便把它摘下来,画在画里,写在诗里,唱在歌里,溶在泪里,枕在梦中。在夜深人静时,与月相望,一任思绪翩飞,或恬淡安祥,或愁肠百结,或乡思绵绵,或珠泪盈盈,却总能从滚滚红尘中找到一片宁静的心灵寓所,亦能从迷失在茫茫人海的闹市中找回几欲迷失真实的自己,这难道不是一种难得的收获?!
月,赏你之后悲哀,悲哀之后领悟,领悟之后呢?月儿,阴晴之际,圆缺之际,蕴含着千古至理啊。人,一生能有几个这样的月夜?
我在大地的一角,写月光札记,有一条河流,从我的笔尖发源,流淌,静静的情思驻足静静的夜色……